每次造訪基隆,除了喜歡抬頭去看那總是霧濛濛的天,食指也總是下意識的牽引著大腦,想去吃頓海鮮。曾經在某次基隆的旅行中,跟據說是基隆人的地陪踩過海產店的雷,這次則選擇相信Google與Internet,隨意搜尋了可靠的海鮮餐廳,得到的答案是這家:分店遍佈全省,早在中壢就曾耳聞的昱帝嶺。
已經有好幾年,不曾在家裡過冬至。念大學時我會從家裡帶來電磁爐,大夥圍到系休煮一鍋甜甜的薑汁湯圓。研究所時則把範圍縮小到自己的小窩,一樣是跟其他來自異鄉的同學一起過。去年身為伙委在部隊過,煮成一大鍋稀哩呼嚕的破敗景象還在我腦海盤旋,輾轉今年冬至又只能在異鄉為異客。
幸福的是,可以再跟一群朋友一起喊燙,一起呼嚕呼嚕的用熱暖的甜品,迎接一點也不孤單的冬天。
在新竹工作的日子邁入第四個月,週末最快樂的休閒竟然變成吃跟睡。而尋找在地的美食,早就是我認識每一個城市的儀式,也可以說是我安居樂業的最佳方式。
新竹”知名”的美食不少:貢丸、米粉全臺首選,肉圓、潤餅、黑貓包也大有名氣。不過今天首推的是位在巷子內的「石家魚丸」。
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一種經驗:就是看了報紙或是美食節目後,知道某地有某種美食,從此心嚮往之。待某天時機成熟,不遠千里的殺去吃它一回,然後心滿意足的拍拍肚皮回家,卻記不起東西是不是真如介紹的那麼好吃,只是在一連串從渴望->計劃->執行->完成的過程中,產生一種現代人既空虛又充實的快樂呢?
那天,我跟莉芳搭了將近一小時的客運去金山吃鴨肉,大抵是這樣的心情吧!
這是一篇拖了大約有四個月的食記,時間發生在小鎖入伍後的新訓探親假。在初入伍的前十天,每天在營區吃的是比狗食還難吃的飯菜,因此第一次放假出來腦海裡想的都是故鄉台南的美食。
因為時間寶貴,所以我跟阿芳輕裝輕騎就從省道上路直奔台南,我們從下午五點出發,抵達台南市區時已經超過六點。第一站就從思念已久的周氏蝦捲展開…
中壢十店系列隨著我告別中壢之後,沉寂了一段時間。十店才寫到五店也似乎交代不太過去。利用上個禮拜回去內壢探親,又到這家我最常光顧的十店之一-膳林小館,重溫一下那親切的美味。也趕緊將這家用料實在又體貼學生荷包的小館,推薦給元智的學弟妹們。
陶鍋可以說是中壢中原大學美食街的特產之一,盛況時一條街上有四五家陶鍋店競爭,生意都是好的令人咋舌(小鎖使用萬年成語)。市場競爭的結果下就是每家存活下來的陶鍋都具有一定的品質,且價格合理,讓窮學生在寒冬來臨時,可以來鍋暖熱飽足的熱湯好料。
遙想研一5402研究室第一次聚餐的歡樂場景,就是選在中原實踐路的荷楓陶鍋,當時大夥其樂融融合照的情境晃如昨日,一轉眼今天已是各自分飛,而當時最著名的荷楓陶鍋也搬到博德社區中擴大營業。但在實踐路上仍有兩家值得推薦的陶鍋─「斧鍋館」跟「河堤陶鍋」,兩家陶鍋各有千秋,本研究將在下節依圖詳細說明。
最近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