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聽說︰某人評價自己的標準,是藉著和別人比較而形成的。且據說這是有理論基礎的,叫做社會比較理論,根據這個理論,羨慕別人其實是件正常的事,將這種羨慕的力量轉化成動力,簡直就是促進人類進步的動力。
基於對某人的了解以及對這個理論引用的質疑,於是我去查了一下社會比較理論的資料,得到以下這段解釋︰
公平理論又稱社會比較理論,它是美國行爲科學家亞當斯在《工人關於工資不公平的內心衝突同其生産率的關係》(1962,與羅森合寫)、《工資不公平對工作質量的影響》(1064,與雅各布森合寫)、《社會交換中的不公平》(1965)等著作中提出來的一種激勵理論。該理論側重於研究工資報酬分配的合理性、公平性及其對職工生産積極性的影響。公平理論的基本觀點是:當一個人做出了成績並取得了報酬以後,他不僅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絕對量,而且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相對量。因此,他要進行種種比較來確定自己所獲報酬是否合理,比較的結果將直接影響今後工作的積極性。一種比較稱爲橫向比較,即將自己獲得的”報償”(包括金錢、工作安排以及獲得的賞識等)與自己的”投入\\”(包括教育程度、所作努力、用於工作的時間、精力和其他無形損耗等)的比值與組織內其他人作社會比較,只有相等時他才認爲公平。另一種稱爲縱向比較,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與目前所獲得報償的比值,同自己過去投入的努力與過去所獲報償的比值進行比較,只有相等時他才認爲公平。
看完這段解釋,我豁然開朗。
人們當然會比較,我絲毫不敢否認這一點。人們利用比較來得知自己的價值,這點也無庸置疑。只是比較前,需要衡量自己的投入,衡量的越精細,越能正確的獲知自己的價值。衡量之後,比較才顯得有意義。
我認識的這位某人,提出了這樣的理論,可真是好好的替我上了一課。徹底顛覆了我的愛情觀。
接下來我想講個無聊的市井小民的小故事︰故事女主角是我認識的這位某人,曾經要求過她的男朋友送她一隻價值不斐的新款手機,因為她的閨中密友的男友,也答應要送她的閨中密友一隻價值不斐的新手機。這樣的承諾,是愛的象徵。女人對她的男友說。
這個男人雖然不算是窮學生,但是一萬多塊可也是他打工一個月的薪水,忍痛答應雖然可以博得芳心,但想想實在對不起還在辛苦賺錢供兩個小孩念大學的雙親。既然手機買不起,那送其他禮物也可以吧。他忖度著,決定走進女人最愛喝的Starbucks coffee…
基於社會比較理論,比較自身付出與獲得,發現自己在愛情的付出居然只值一張Starbucks隨行卡的女人。跟男人大吵幾架後,毅然走上分手一途。
(當然情侶會分手的原因是一題很複雜的多變數方程式,所以我們不能斷定他們分手跟Starbucks咖啡好不好喝有關)
無聊的故事到這裡看似結束了,不過最近有了新的發展。
女人在分手後立刻找到了下一個愛她的男人,眼看她的今年生日又要到了。果然這個更愛她的男人買了手機送給她,而且因為科技日新月異,這隻手機不但比她的閨中密友的手機整整新了一輪,功能更強大,外型更漂亮,據說連和絃鈴聲都好聽了一倍。重點是她比她的閨中密友還有良心,她自己墊了4000塊,減輕了男人的負擔。女人這次徹底感受到新男人的愛,而且她獲得了空前無比的勝利,她贏了,她這次終於贏了她的閨中密友。
是社會比較理論帶給她這樣的勝利,因為比較,她有了前進的動力,她在愛情中努力的付出有了回饋。而且,這麼重要的理論,她的前男人一輩子都不會懂,也學不會。說穿了,他只是個小氣鬼,也不可能了解愛情之中,付出跟獲得是相對的這麼簡單的道理。
故事到這裡差不多結束了,我只是想要舉個淺顯的例子來講解社會比較理論,請大家不要再問︰那個小氣鬼是不是我?也不要寫信來罵我小氣,我真的不只送了隨行卡而已。
最近迴響